科研星球

成都女孩儿最白!中国学者对7个城市的女性肤色分析发现成都女孩显得更白,越年轻的女性越白

个体类型学角度 (ITA°) 是肤色分类的黄金标准。不同的肤色通常与不同的皮肤特征和问题相关联。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同地区和年龄组的人在面部肤色和伴随的皮肤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近年来,中国面部肤色的研究基础已经建立,但并不准确。 而且,皮肤生理指标测试的规模和范围还不够大。

2021年8月5日,北京工商大学易帆团队在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在线发表题为“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cial skin tone status in 1092 young Chinese females according to the IT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中国 7 个城市共招募了 1092 名 22-42 岁的女性。所有生物物理参数测量值(SM、CM、TWEL、pH、R2、GLOSS_DSCT、MEXA、ERYTH、ITA°;总共 9 个指标)均使用无创仪器进行量化。主要的肤色类别是浅色 (白,II)、非常浅色 (非常白,I)、中间色 (III) 和棕褐色 (IV)。结果表明,基于ITA°的面部皮肤特征在城市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与不同的皮肤问题相关。
较浅的肤色与较差的皮肤弹性有关;中等肤色与较差的皮肤水分含量有关,并且最容易出油;深色肤色与屏障功能差有关。建立的主成分回归 (PCR) 表明,pH、光泽度 GLOSS_DSC、MEXA、ERYTH、TEWL 和 SM 对 ITA° 有显著影响。

0.png

肤色是人类的主要表型特征,并引起了许多学科研究的极大关注。正常皮肤的颜色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皮肤内黑色素、胡萝卜素及皮肤血管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二是皮肤的厚薄,薄的表皮易显出血管内血液的颜色,颗粒层厚,透光性差,皮肤颜色发黄。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决定着皮肤颜色的主要色素,皮肤颜色的变化是由于黑色素细胞的增减及功能紊乱所致。面部肤色可以显著影响对女性年龄和吸引力的感知。民族、性别、年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都会影响面部肤色。
个体类型学角度 (ITA°) 最早由 Chardon A 等人提出。1991 年,用于表征三维 CIE-L*a*b* 颜色空间中肤色的综合视觉效果。计算出的 ITA° 越大,肤色越浅/白,反之亦然。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肤色的人患皮肤病的概率和类型不同,而不同的肤色往往与不同的皮肤特征有关。
0 (1).png
基于 ITA° 的肤色类型(图源自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亿。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同地区和年龄组的人在面部肤色和伴随的皮肤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中国面部肤色的研究基础已经建立,但并不准确。而且,皮肤生理指标测试的规模和范围还不够大。
本研究进一步扩展了研究基础并提出了额外的测试指标。志愿者仅限于 22-42 岁的女性,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组的中青年女性面部肤色的整体分布情况。本工作着眼于中国人群皮肤生理指标检测的现状,并在研究不同条件下的肤色分布和伴随的皮肤特征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检测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0 (2).png
面部肤色总体分布(图源自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在这项研究中,使用 ITA° 分类方法测量和分析了中国七个城市共 1092 名中国女性的 9 项面部皮肤生物物理指标,以绘制面部肤色类型分布图,并确定年轻和中年人的相关面部皮肤特征。然后,建立ITA°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其他皮肤生理指标对ITA°的影响。最后,该研究分析了与不同面部肤色相关的伴随皮肤特征和问题。
该研究发现,在除成都[大部分受试者为I型皮肤/非常白]以外的所有城市中,大多数受试者为II型皮肤/白。成都拥有最多的 I 型皮肤(非常白)(83 人,占成都参与者的53% ), 上海的 II 型皮肤(浅色)人数最多(106 人,68% 的上海参与者)。  广州拥有 IV 型(棕褐色)和 III 型(中级)皮肤的受试者比例最高(59 人,38% 的广州参与者)。
Ⅰ型肤色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减少。II 型肤色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略有增加。具有黄色底色的 III 型(中间色)肤色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IV 型肤色者主要分布在 36 至 42 岁年龄组(A3)。
另外,较浅的肤色与较差的皮肤弹性有关;中等肤色与较差的皮肤水分含量有关,并且最容易出油;深色肤色与屏障功能差有关。建立的主成分回归 (PCR) 表明,pH、光泽度 GLOSS_DSC、MEXA、ERYTH、TEWL 和 SM 对 ITA° 有显著影响。


参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ocd.14356


没有账号?